当地时间9月19日,斯坦福大学和国际权威学术出版社爱思唯尔(Elsevier)共同发布了“斯坦福2025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全榜单链接:
https://elsevier.digitalcommonsdata.com/datasets/btchxktzyw/8
据统计公布的2025年榜单,国内共有1435人入选终身“斯坦福2025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有2270人入选年度“斯坦福2025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这份榜单是学术界关注度最高的爱思唯尔发布的年度清单之一。
清华国内第一,周志华张正友全球前1千
清华大学入选年度Top10大学,共746位学者入选该榜单,稍落后于牛津大学,强过斯坦福大学,位居第四。
南京大学周志华、腾讯张正友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前1000,排名分别为526、969。
同时,两人入选“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前1000,排名分别为182、588。
周志华,现任南京大学副校长,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理事会主席,ACM、AAAI、IEEE等Fellow。
他于1996年、1998年和2000年分别获得中国南京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他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研究,著有《机器学习》《集成学习: 基础与算法》等中英文著作四部。
目前,他的Google学术引用总数超过了10万。
张正友,目前任腾讯首席科学家、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主任、ACM/IEEE Fellow。
他于1985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系,于1987年在法国南锡第一大学(现洛林大学)获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并于1990年获巴黎第十一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他是世界著名的计算机视觉、语音处理、多媒体技术和机器人专家,参与了多项欧洲和微软的计算机视觉、多媒体和机器人重大项目,在立体视觉、机器人导航、运动分析、摄像机标定、人脸表情识别、语音增强与识别、沉浸式远程交互、视频会议系统等方面均有开创性贡献。
目前,他的Google学术引用总数8万余。
他发明的平板摄像机标定法在全世界被普遍采用,被称之为“张氏方法”。
2013年,他因为“张氏方法”获得 IEEE Helmholtz时间考验奖。
2025年,他因为“深度监督网”(Deeply-Supervised Nets)获得AISTATS时间考验奖。
值得一提的是,图灵奖得主Yoshua Bengio入选本年度Top 10科学家。
Yoshua Bengio最著名的贡献是在深度学习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这让他与Geoffrey Hinton和Yann LeCun共同获得了 2018年图灵奖——被称为“计算领域的诺贝尔奖”。
这也使他成为引用次数最多、h-指数最高的计算机科学家。
目前,他是蒙特利尔大学的正教授。
他从麦吉尔大学获得了电气工程学士学位、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和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他是伦敦皇家学会和加拿大皇家学会的院士、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加拿大勋章官员、联合国科学和技术突破独立咨询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
全球科学家怎么才算全球前2%
这个列表通过标准化引文指标识别出全球顶尖2%的科学家。
它使用终身职业生涯和单一年度引文数据,在22个科学领域和174个子领域评估研究影响,以确保公平且全面的代表。
排序基于复合指标(c-score)——考虑了引文数量、合著调整和作者顺序,重点关注有意义的影响,而非仅仅的生产力。
复合指标c-score综合考虑了以下六个指标:
总引用次数(NC)
引用次数的Hirsch H指数(H)
引用次数的Schreiber合作作者调整后的Hm指数(Hm)
针对科学家作为唯一作者的论文收到的总引用次数(NCS)
针对科学家作为唯一作者或第一作者的论文收到的总引用次数(NCSF)
针对科学家作为唯一作者、第一作者或最后作者的论文收到的总引用次数(NCSFL)
这些指标可以从单调递增的角度来评估引用影响力,数值越高越好。
在六个不同的单调指标中,选出了排名前3万名的科学家。
计算职业生涯整体影响力的复合指标公式,通过对6个指标(NC、H、Hm、NCS、NCSF、NCSFL)求和得出:
通过被纳入这个列表,科学家们获得全球认可,以表彰他们推进知识并影响他们的科学社区。
更多排名原理,请详阅3篇相关的PLoS Biology论文: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bio.3000918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bio.3000384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bio.100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