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3:29:52
集装箱大小的电池正在推动下一场全球能源革命
发布日期:2025-10-19 00:53:12  稿源:Win10s.COM

在加州今年创纪录的炎热夏季,电池系统在晚高峰期间供应了超过四分之一的电力,首次无需全州范围内的紧急节能预警。随着天然气发电减少、可再生能源比例上升,大型电池不仅成为备用方案,更成为电网可靠性的支柱——是实现全球向稳定、低碳电力转型的关键技术。

2020年8月,当加州遭遇极端高温时,州电网因压力过大崩溃。由于空调不停运转,用电需求飙升至近47吉瓦,电网运营商下令进行轮流停电——这是近20年来的首次,超过80万户家庭断电数小时,监管者不得不正视对间歇性可再生发电依赖带来的脆弱性。

这场危机加速了美国能源史上最快的基础设施扩张。过去五年,加州电池储能容量增长了3000%以上——从2020年的约500兆瓦,激增到2025年中期的1.57万兆瓦,彻底改变了电网的供需调节方式。如今,锂离子电池群白天吸收多余的太阳能电力,晚上电价高峰时释放。加州独立系统运营商负责人Elliot Mainzer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扩建后的储能网络“从根本上改变了用电高峰时段的可靠性”。

加州的转型是全球电力系统变革的一部分。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预计,到2025年底,全球电池储能装机容量将达1亿千瓦(100吉瓦),并在一年内再翻一番,原因是成本持续下降。中国引领扩张步伐,2025年新能源储能容量超过1亿千瓦,仅一年内产量就翻了一番。中国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称,随着锂电系统首次超越抽水蓄能,成为各省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平衡的核心,中国已实现历史性转变。

美国也是劲敌。标普全球(S&P Global)预计,到2040年,美国电网级电池容量将增长5倍,达到2.04亿千瓦,更多可变太阳能和风电将被整合进电网。仅2025年,美国电池容量全国增长了63%,得州处于新增装机领先地位。欧盟、澳大利亚,以及智利、菲律宾等新兴市场也在组建大型储能阵列,以满足灵活和按需供能基础设施的需要。目前中美两国约占全球储能容量的70%,通过在电池制造、原材料采购、以及电网部署等领域的不同策略,引领行业方向。

全球的技术竞赛主要在特斯拉和中国比亚迪两大电池巨头之间展开。特斯拉高密度4680 圆柱电池采用镍锰钴化学体系,主打高续航与快充,但需要复杂冷却管理热量。而比亚迪“刀片电池”采用磷酸铁锂长条形设计,更加注重成本、安全和热稳定性。刀片LFP电池能够更均匀地分散热量,降低起火风险且减少维护需求,特斯拉路线则适合高端高性能储能系统。分析称,比亚迪因材料成本每千瓦时低约10美元且产业链高度一体化,在储能领域具有规模扩张上的优势;特斯拉则凭借技术效率和快速部署立下标杆。

如今的电网级电池不仅仅是备用电源,还通过为电网稳定、频率调节和电价套利服务获得利润。运营商在批发电价跌至零甚至为负时购买多余风电或太阳能,再在高峰供需时段出售稳定电网,维持可再生能源盈利。例如2025年,西班牙电网因中午太阳能发电过剩,批发电价负值时间超过500小时。但各地开发商仍面临市场分裂、政策不一致和重复征费等问题。

尽管投资者要与政策、定价障碍周旋,但一个大趋势正在浮现:储能正成为可再生能源运行的核心支点。2025年7月能源转型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指出,印度、墨西哥等“阳带”国家,由于太阳能发电日循环规律,可几乎依靠电池满足所有平衡需求。相比之下,德国、英国等风能占优势的国家则需抽水蓄能、压缩空气、氢能等混合储能方案,以弥补长时电力缺口。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3:29:52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