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0:52:31
海洋谜团:大鳞鲳的秘密被科学家逐步揭开
发布日期:2025-09-26 21:56:38  稿源:Win10s.COM

科学家对大鳞鲳的行为进行追踪,利用卫星追踪标签并将这些鱼类放归海洋,由此揭示了这类神秘海洋生物的诸多新发现。研究发现,大型鲨鱼会长时间停留在海洋的中层带——深度范围为200到1000米的“暮光区”。该区域拥有比其他任何海洋区域更多的活体生物量,但其中绝大多数生物体型过小,难以成为大型捕食者的食物。这引发了关键问题:为何鲨鱼会在此逗留如此之久?

科学家通过给大鳞鲳鱼佩戴卫星追踪器,追踪它们的迁徙路线,随后将它们放归大海。图片来源:丹尼·米尔斯

最新发表在《海洋生态学进展系列》的研究指出,中型捕食者,包括大鳞鲳,在连接表层与深海之间扮演了重要角色。

此前,科学界对于大鳞鲳及类似鱼类的迁移路径了解甚少,难以厘清其在海洋生态中的地位。为此,研究团队采用了卫星追踪标签,对其活动进行监测,这在深海鱼类研究中尚属罕见。

研究负责人、WOODS HOLE海洋研究所的Martin Arostegui表示:“追踪数据显示,大鳞鲳是海洋暮光区的常住居民,日常活动呈现垂直昼夜迁移特征,即白天栖息在深水区,夜晚则来到较浅水域觅食。由于它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行进且分布范围广,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捕获并标记足够数量的样本。因此我们与商业延绳钓业者——Danny Mears船长展开合作,他作为研究团队成员完成了标记任务。”

Mears船长表示:“大鳞鲳与我们通常捕捞的金枪鱼和剑鱼截然不同,每次它们被捕捞到,我们都很感兴趣。此次有机会参与卫星标记工作,我和船员们都感到非常兴奋,能够直接看到数据令人倍感收获。”

这项研究还揭示了水体透明度对大鳞鲳迁移路径的影响。当这些鱼类从坡海迁移到水体更清澈的萨加索海时,其行为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这表明水体透明度会影响其栖息深度,进而作用于食物网结构,可能改变它们猎捕的食物种类以及被鲨鱼等大型捕食者捕食的风险。

WOODS HOLE海洋生物学家、论文高级作者Camrin Braun指出:“我们总是把中层带描述为大型捕食者的‘自助餐’,但却忽略了这些‘中间环节’的物种。实际上,由大鳞鲳等中层鱼类连接着深海和表层的食物网。如果我们不了解它们,就如同在拼一幅缺失中间拼块的谜题。”

编译自/ScitechDaily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0:52:31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