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计划在月球表面部署核反应堆,以在与中俄的太空竞争中占得先机。美国宇航局(NASA)代理局长肖恩·达菲已在8月下令加快项目进度,目标是在 2029年底前将一座 100千瓦级核反应堆送上月球,这一功率相当于地球上一小片社区的用电量,但对太空探索而言前所未有。
NASA 的月球核裂变发电概念图
NASA将依赖美国企业参与设计、运送与运行该系统,但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承担高昂的工程挑战与财务风险。与此同时,俄罗斯正在研究在2030年代中期在月球部署核能设施,作为未来月球基地的能源支撑。美国担心若他国抢先落地,可能建立“排他区”,限制美方活动并取得战略优势。
为什么要在月球用核能?
阿波罗计划曾多次成功登月,但未能建立持久存在。与依赖太阳能和电池不同,核能能够在 长达两周的月球上的夜晚中提供持续电力,预计可稳定运行约10年。前NASA技术高官拉尔表示,核裂变能源可使政府与私人企业探索永久性月球定居点。
技术难点
核反应堆在地球上都不易建造,在月球更复杂:
冷却问题:缺乏空气与水,必须依赖大型散热器板散热;
辐射屏蔽:需额外重量来保护宇航员与环境;
运输挑战:需要能将 15吨有效载荷送上月球的着陆器,而现有成功案例如Firefly仅能运送0.1吨。
安全与监管
专家称,反应堆在发射过程中不会运行,控制系统上锁,只有在月球表面才能启动。一些方案计划采用包覆铀燃料颗粒,在事故中更易保持完整。
目前月球并无统一的安全区规范,是否需要设定“安全缓冲带”将涉及技术与地缘政治博弈。1967年《外层空间条约》为国际行为提供框架,但缺乏细节。美国国内类似的《普赖斯-安德森法案》为核电投资设定了责任上限,未来太空核能可能也需要类似安排。
未来展望
太空核能并非全新概念,早期探测器曾使用过小规模核电池。2018年,NASA与美国能源部演示过一台可为家庭供电一天的小型反应堆。但要在月球实现100千瓦的连续供能,规模需扩大百倍以上。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希尔文表示,这将成为整个登月工程中最庞大的技术模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