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古代巨型岩画揭示逾12000年的人类文化

摘要:

据格里菲斯大学与国际考古学家团队10月6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沙特阿拉伯北部新发现的巨型岩画揭示了逾12000年前人类文化的遗迹。这些岩画不仅展现了古代居民如何在严酷的沙漠环境中生存、繁衍,还体现了他们的文化身份与社会交流方式。


杰贝尔·阿纳恩的岩画群。图片来源:玛丽亚·瓜尼尼

研究团队由沙特文化部遗产委员会领导,联合马克斯·普朗克地人类学研究所、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格里菲斯大学等多家国际高校及机构共同参与。考古人员通过“绿色阿拉伯项目”对位于沙漠南缘的杰贝尔·阿尔南、杰贝尔·姆莱哈和杰贝尔·米斯玛三处此前未曾研究的遗址进行了细致调查,共记录了60余块岩画板、共176组雕刻。

这些雕刻主要描绘骆驼、羱羊、马类、瞪羚以及野牛等动物,其中有130组为真人大小的雕像,部分图案长达3米、高逾2米,规模空前。

年代测定显示,这些雕刻创作于距今约12800至11400年前,即末次冰盛期极度干旱之后、季节性水体重现阿拉伯内陆的历史时期。沉积物分析证实,那时重新出现的水源支撑了早期人类深入沙漠腹地,为他们带来生存希望。

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玛丽亚·瓜格宁博士表示:“巨型雕刻不仅是艺术创作,更可能代表种群存在、资源获取与文化身份的宣示。”伦敦大学考古学院谢里·希普顿博士指出:“这些岩画标定了水源及迁徙路线,很可能具有领土权利及代际记忆的象征意义。”

与以往多藏匿于岩缝的雕刻不同,新发现的岩画直接刻于高达39米的峭壁表面,视觉冲击力极强。部分岩板需要古代艺术家攀爬狭窄岩壁方能雕刻,显示其艺术与象征价值非同寻常。

除岩画本身,遗址还发现了带有绿颜料的利凡特风格石制器物、贝壳饰品等文物,表明与黎凡特地区新石器时期居民存在远距离交流。然而,阿拉伯遗址岩画的规模、内容与布局独具特色,展现出适应极端干旱环境的独特文化面貌。

沙特文化部遗产委员会法伊萨尔·阿尔吉布林博士表示:“这种独特象征表达属于阿拉伯沙漠特有的文化身份,显示出了早期人类的适应力与创新精神。”项目负责人迈克尔·彼得拉格利亚强调:“团队的跨学科方法填补了末次冰盛期与全新世之间阿拉伯北部考古记录的空白,为理解沙漠先民的韧性和创造力提供了新视角。”

编译自/ScitechDaily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