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也正在从“未被破坏”的自然景观中消失

摘要: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最新研究显示,即便在受到人类活动干扰极少的原始高山栖息地,昆虫数量也在急剧下降,而气候变化很可能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关键原因。

一项长期研究表明,即使在原始山地栖息地,昆虫种群也在急剧减少,这表明气候变化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关键驱动因素。

北卡教堂山分校生物学副教授基思·索克曼(Keith Sockman)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一处亚高山草甸连续15年(2004年至2024年)监测飞行昆虫种群。该地点有38年气象资料,且几乎未受人类活动影响。分析数据后发现,每年昆虫数量平均减少6.6%,20年来累计下降达72.4%。这种下滑趋势与夏季气温升高密切相关。

索克曼表示:“昆虫在生物多样性危机中具有特殊地位,它们承担着循环养分、授粉等关键生态功能,同时也极易受环境变化影响。陆地和淡水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昆虫。”

该项成果弥补了全球昆虫研究中的一项空白。现有大多数关于昆虫减少的研究通常集中于人类极大改造的生态系统,类似这类对“未经开发”的自然环境监测并不多见。这项研究明确表明,即使在远离人类活动的地区,昆虫数量也会大幅下滑,而气候变化很可能是其中主要驱动力。

索克曼补充道:“近期已有多项研究报道北美和欧洲等地区各种因人类活动影响而出现的昆虫减少。有些研究质疑,在天然环境中类似趋势是否存在,而我们的结果说明,即使在极为自然的生态系统,也同样出现了严重下滑。”

他强调这一发现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高山地区往往孕育着大量本地特有生物,包括许多昆虫。如果这一趋势具有普遍性,高山作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的地位也将受到威胁。”

本研究促使生态学界亟需在多种景观类型中加强对昆虫种群的长期监测,并更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该研究表明,即便是偏远的、未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也未能幸免,凸显出全球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严峻形势。

编译自/ScitechDaily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