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机票在不同平台价差达2559元 客服回应:异常出票导致
消费者黄先生去年通过航班管家App支付3129元购买北京至厦门机票,随后发现同航班在另一平台售价仅570元,差价高达2559元。黄先生立即联系平台客服,对方回应称机票价格因航空公司舱位调整实时浮动,并解释差价源于“异常出票”。
在黄先生向12326民航服务质量监督平台投诉后,该售票平台于同年年底回复称,因用户索赔金额过高(要求退款10806元),平台已退还差价2559元,同时提出“若用户接受可申请再退3129元”。
黄先生确认于12月5日收到差价退款,但至今未获得承诺的3129元额外退款。多次协商未果后,黄先生计划通过法律途径主张订单金额三倍赔偿。
律师指出,退款并不意味着承认自身过错。实践中,企业或者经营者出于客户关系维护或避免诉讼成本等因素,可能采取“先行赔付”措施。而要举证“大数据杀熟”也存在一定困难,因为消费者难以获取平台算法逻辑。是否 “杀熟”,需要证明在同一时间、同一条件下,平台对不同用户展示不同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