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9:26:52
剧烈碰撞决定了行星的长期演化及其潜在宜居性
发布日期:2025-09-11 12:36:49  稿源:Win10s.COM

美国西南研究院(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SwRI)与多家机构合作,近期在《自然评论》期刊刊文回顾了类地行星(即太阳系内部的岩石行星)的早期碰撞历史,并强调这类剧烈碰撞如何决定行星的长期演化及其潜在宜居性。

西南研究院 (SwRI) 领导的研究小组比较了金星和地球早期的撞击历史,发现金星曾经历过高能量撞击,形成了过热的地核。模型显示,这些条件可能造成金星火山活动持续存在,地表也更年轻。图片来源:西南研究院 

研究指出,包括地球、金星、火星和水星在内的类地行星,是在漫长的撞击、吸积过程中形成的,而这些晚期的高能撞击,极大影响了它们的地质构造和化学属性。

该文第一作者、SwRI太阳系科学与探索部Simone Marchi博士介绍:“我们系统分析了‘晚期吸积’——即行星最后1%质量的增长——在控制地球等类地行星长期演化中的重要作用。这一阶段的差异或许解释了各行星为何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借助大规模碰撞模拟和地球化学数据,我们进一步理清了各阶段对行星内部、地壳和大气组成的深远影响。”

早期地球系统的持续吸积不仅改变了包括地壳构造、大气和水资源在内的各项特性,还直接推动了起源于地幔的火山活动和板块运动。以金星为例,高能撞击可能导致其内核极度加热,引发大范围持续火山活动。火星和水星的地质特性,同样被推测与这种晚期巨型撞击密切相关。

西南研究院 (SwRI) 主导的一篇新论文重点介绍了在理解类地行星演化方面取得的科学进展,包括晚期大型撞击对先前存在的构造模式的影响。例如,地球经历了短暂的俯冲,即一个板块滑入另一个板块之下。由于金星表面被单一板块覆盖,高速撞击导致地核过热并引发了长期火山活动。在火星上,一次大规模低速撞击促进了其半球的变化。撞击还会以深刻的方式改变类地行星的大气层,包括消除或补充现有气体。图片来源:西南研究院 

研究团队指出,类地行星宜居性的关键在于其大气性质,而大气的命运,又受控于高能碰撞史以及随后的板块运动与地幔气体释放。因此,在搜索“类地双胞胎”时,除了关注行星的质量、半径和位置,还必须考察其碰撞历史。

论文最终建议,通过陨石、月球和行星观测以及动力学模型综合分析,可进一步揭示地外行星的碰撞和宜居性演化机制。这些进展不仅有助于解析太阳系行星的多样性,也为未来寻找可居住系外行星提供了理论指导。

编译自/ScitechDaily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9:26:52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