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9:27:56
心脏病或是一种感染性疾病 病毒可唤醒潜伏细菌引发动脉堵塞
发布日期:2025-09-09 12:35:35  稿源:Win10s.COM

芬兰与英国的科学家最近发现,心脏病发作(心肌梗死)不只是由胆固醇和生活方式引起的,可能还涉及潜伏感染。据最新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部长期存在一种由细菌形成的胶状生物膜,这些细菌可在数十年间保持休眠状态,躲避免疫系统和抗生素的攻击。直到遭遇到病毒感染或其他外部刺激时,这些细菌才被激活,导致炎症反应,进而促使动脉斑块破裂,最终形成血块诱发心脏病发作。

该研究团队采用多种前沿方法,首次在冠状动脉斑块内发现了多种口腔细菌的DNA。通过开发专门针对这些细菌的抗体,研究者意外地观察到斑块组织内的生物膜结构,并在心脏病发作样本中检测到释放出来的细菌。人体免疫系统对这些细菌产生强烈反应,诱发炎症过程,使富含胆固醇的斑块破裂,导致心肌梗死。

研究负责人Pekka Karhunen教授表示,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冠心病主要是由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LDL)等异物引起的,而细菌作用一直缺乏直接证据。本项研究首次在组织样本中发现了遗传物质,并以抗体方法证实了生物膜的存在。

此项发现为心脏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疫苗预防等开辟了新方向。研究团队进一步指出,通过疫苗或其他方式预防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该项研究由芬兰坦佩雷大学、奥卢大学、芬兰健康与福利研究所、英国牛津大学等机构联合完成,分析了猝死患者和接受血管清理手术的动脉组织样本。研究得到了欧盟及多家基金会资助。

论文题为“Viridans链球菌生物膜逃避免疫检测并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及破裂”,已发表于《美国心脏协会杂志》。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9:27:56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