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CRISPR基因编辑马在阿根廷诞生,引发广泛争议。这些马由阿根廷非营利机构Kheiron Biotech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而成,旨在通过调控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提升运动速度。该技术通过对克隆胚胎进行基因修改后植入母马体内,最终成功培育出五匹马驹。
阿根廷马球协会已明确禁止基因编辑马参与赛事,国际马术联合会早在2019年就已颁布类似禁令。反对者认为基因编辑不仅威胁传统育种者的生计,也可能破坏通过选择性育种培育优质马匹的百年传统。
尽管如此,科学界部分人士对此表示欢迎,指出基因编辑技术将育种从“艺术”转变为“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实践。这类CRISPR动物也逐步从科研走向商业化应用,反映出CRISPR技术日益成熟和社会接受度提高。
在农业领域,多家企业正推动基因编辑家畜的产业化。美国精准育种公司Acceligen培育出耐热型的“PRLR-SLICK”牛,已获FDA批准用于肉类生产;印度研究人员成功编辑绵羊的肌肉基因以增加产肉量;英国动物遗传公司Genus开发出抗蓝耳病基因编辑猪,预计2026年上市。此外,美国异种移植公司Revivicor研发的GalSafe猪不仅提供低过敏性肉类,其器官还有望用于人体移植,同样已获FDA批准。
伦理争议仍然显著,主要集中在基因编辑对动物福利和健康的长期影响、脱靶突变的风险,以及基因变异向野生种群扩散的可能性。专家呼吁应加强相关研究,审慎评估每一项基因编辑应用的具体目的与伦理代价,在技术创新与道德约束之间寻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