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9:43:57
“充电宝一哥”赴港IPO:是风光扩张,还是带伤“补血”?
发布日期:2025-08-22 17:40:41  稿源:快马财媒

在席卷全球的充电宝“安全门”风波仅仅过去两个月,安克创新便悄然按下了赴港上市的加速键。多家媒体报道称,这家A股“跨境电商一哥”已正式启动赴港上市流程,计划募资约5亿美元。


一边是仍在发酵的全球超227万台产品召回的信任危机,一边是紧锣密鼓的“A+H”资本布局,安克创新的这一系列操作,让市场充满了疑惑。

这场看似矛盾的资本运作背后,深刻地折射出安克创新这家出海明星企业,在经历了十年高速狂奔后,其赖以成功的商业模式面临的严峻挑战。

光环之下,是安克创新高度依赖海外市场和充电宝单一品类的结构性风险;持续高增长的业绩背后,是资产负债率逐年走高、经营现金流急剧缩水的财务隐忧;“极致创新”的品牌口号之下,是海外诉讼不断、两年内五次大规模产品召回暴露出的品控危机。曾经被创始人阳萌奉为圭臬的“微笑曲线”代工模式,如今正被失控的供应链撕开“遮羞布”。

此次赴港IPO,究竟是高歌猛进的扩张,还是深陷危局后的“续命”之举?

“跨境一哥”崛起与两大“依赖症”

安克创新的成长史,是一部教科书级别的中国品牌出海的成功案例。

故事始于2011年,创始人阳萌,一位从北京大学走向Google总部的“80后”高级软件工程师,敏锐洞察到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当时在美国亚马逊上,消费者想为笔记本更换电池,要么选择价格高昂的原装产品,要么只能忍受品质堪忧的廉价“白牌”。这中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属于高性价比品牌产品的蓝海市场。

阳萌随即辞职回国,在长沙的一间居民楼里创立了安克创新。他精准地抓住了中国强大的供应链能力与全球消费市场之间的信息差和价值差,奉行“微笑曲线”理论——将利润最薄、最“笨重”的生产制造环节外包出去,公司则专注于曲线两端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

这套“轻资产、重品牌”的打法,在当时堪称完美。安克创新以Anker品牌切入充电配件市场,凭借接近原装的品质、更亲民的价格和优秀的用户体验,迅速在亚马逊上杀出一条血路。2015年,Anker已跃升为亚马逊全球充电品类的销量第一品牌。2019年,其数据线产品通过苹果严苛的MFi认证,成功进驻苹果官方渠道。2020年,公司成功登陆A股创业板,市值一度逼近60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境电商一哥”。

然而,这种成功的模式,也为安克创新埋下了高度依赖海外市场这一单一渠道、高度依赖充电类产品的两大“依赖症”,并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中,逐渐演变为其发展的掣肘。

从渠道来看,2021年至2024年,安克创新境外收入占比始终维持在96%以上,其中北美市场更是贡献了近半壁江山。在线上渠道中,亚马逊一个平台2024年的销售额就占到了公司总营收的54.3%。这种结构使其业绩极易受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关税政策、海运成本以及平台规则变化的冲击,抗风险能力十分脆弱。

从单一充电类产品依赖来看,尽管创始人阳萌早在2020年就提出了“浅海战略”,试图将充电宝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无线音频、智能安防、3D打印等多个细分赛道,以摆脱“充电宝一哥”的单一标签。但时至今日,公司的产品结构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2024年,充电储能类产品依然贡献了公司51%的营收。多元化战略推行多年,关闭了多达10个产品线,却始终未能再造一个“Anker”。公司“充电产品公司”的标签,依旧未能撕下。

高增长背后的财务压力

从表面看,安克创新的业绩依旧亮眼。2020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93.5亿元增长至247.1亿元,净利润从8.6亿元增长至21.1亿元,年均复合增速高达30%以上。2025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更是分别实现了37%和60%的同比增长。

但在这份高速增长的成绩单之下,财务压力正悄然累积,2025年6月的召回事件,无疑将这一压力急剧放大。

首先是现金流的“变脸”。2025年第一季度,在营收和利润双双大增的情况下,安克创新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令人意外地由正转负,录得-2.88亿元,而去年同期为净流入1.81亿元。这表明公司的营运资金正变得紧张。而6月开始的全球大召回,涉及巨额的退款、换货、物流及销毁费用,预计将进一步加剧其现金流压力。

安克创新的资产负债率也在持续攀升。数据显示,安克创新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的31.46%一路攀升至2024年底的44.92%。其中,流动负债的增长尤为迅猛,2024年末同比暴增72.5%,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均大幅飙升。这表明安克创新正越来越多地依赖债务来支持其运营和扩张。

“快马财媒”还发现,安克创新虽定位中高端,但随着充电设备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其也不得不采取降价策略来维持市场份额。2024年,公司净利率出现边际恶化,同比下降了0.73个百分点。

在此背景下,公司赴港上市的动机便不难理解。“补血”是其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无论是应对召回带来的巨大财务冲击,还是支撑其在新领域的持续投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两年五次召回,“微笑曲线”现裂痕

此次赴港IPO,最让市场疑虑的,莫过于其愈演愈烈的品控危机。一场全球性的召回,将安克创新“微笑曲线”商业模式的致命弱点,赤裸裸地暴露在公众面前。

2025年6月的这场召回,规模空前。因上游电芯供应商私自变更核心材料,导致产品存在过热燃烧风险,安克创新在全球范围内召回了超过227万台充电宝。这已是自2023年2月以来,公司在两年内的第五次公开产品召回,问题均指向电池安全隐患。

这场危机,直指其引以为傲“代工模式”的根源。 生产可以外包,但责任无法外包。安克创新将生产环节完全交由第三方,自己专注于研发和销售。这种模式看似轻巧,却失去了对生产流程和供应链的控制权。当质量风险的袭来,“微笑曲线”便将问题无限放大了出来。

更糟糕的是,公司在危机处理中的“骚操作”,进一步加剧了信任危机。有消费者爆料,召回方案存在“双标”嫌疑,海外用户可轻松换新或获得礼品卡,而国内用户一度被要求录制“充电宝浸泡盐水24小时”的危险视频。后续“升级换新”,又被用户投诉为“降级换新”,出现“磁吸款变插线款”、“2万毫安容量缩水至1万毫安”等情况。这些细节的处理失当,让一场本可化危为机的品牌责任行动,演变成了二次伤害用户的公关灾难。

当下的安克创新,高度依赖的海外市场与单一品类,叠加持续攀升的财务压力,以及因代工模式引发的品控和信任危机,共同构成了其发展的“不可能三角”。

赴港IPO,与其说是风光无限的扩张,不如说是一场压力之下的“带伤补血”。融来的5亿美元,能否助其渡过这场危机,并找到一条更多元、更稳健的增长之路?我们将拭目以待。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9:43:57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