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全局搜索框尽管现在有了搜一搜直达功能,但依然把朋友圈、聊天记录、联系人等单独的搜索结果分开,并排列在搜一搜的前面。你可以说这样做有他自己的逻辑,因为不能被合并到搜一搜里的结果是相对私人的,即使有能力从技术上做到公私分开,也不能让它们合并到同一个搜一搜功能内,给人一种隐私泄露的心理暗示。但也有一个更简单也足够合理的解释:这纯粹就是历史遗留问题。让我们假设微信搜一搜以后也完全不整合聊天记录、联系人和群聊,只在目前已经囊括进来的部分做文章。那么在这当中,用户平时消费最多的不一定是小程序,也包含着对内容的需求。搜索需要满足人们在被动接受推送之外,主动获取内容的愿望。针对这个需求,微信公众号的发现和探索机制也做了改变。除了在文章正文下方插入“相关文章”和“话题”,将看一看移植到微信 PC 版等等,跟搜索有关的改变,是在每个公众号的详情页,开通了一个全文搜索功能。
看一看是某种程度上弥补这种缺憾的地方,但还不足够,可能需要一个其他的方式来凭空生成一些短内容,并且维持它的运转。很显然,目前能看到的尝试就是圈子。圈子对于搜一搜的意义很明显,就是希望塑造更多只在微信生态内部才存在的独家、原创短内容,复制公众号在长内容的辉煌。但是圈子的问题非常明显,如刚才所说,它现在还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对于点评内容,微信就不得不依赖于大众点评、知乎、小红书、什么值得买之类第三方服务的小程序补足。这些小程序对自家内容的分享,慷慨程度不一。有些小程序只是给出评论区的三两个例子,想看详细的?没有,因为不让跳转到 App。搜一搜在缺乏自有短内容的情况下,遇到这方面的短缺,实际上就是 PC 搜索引擎时代,淘宝等网站对搜索引擎关闭爬虫访问的历史重演。
从手机出发,向 PC 反向渗透
在 9 日上午张小龙的视频演讲当中,又重申了 PC 只是手机附庸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他的个人看法并不意味着绝对真理,因为 PC 绝没有那么不普及,而且最近的发展趋势,是 PC 跟手机的 APP 和文件系统互相融合,并且可以在 Windows 和 Android 两个桌面之间并存,互传文件,分享剪贴板。智能手机出来 10 年有余,PC 每年都被说“已死”,每年也都还活得好好的。我们看到,微信 PC 版近期也有了一次更新。这次加入了 PC 版的看一看,也让原本清净的左边栏,越看越像是十多年前的 QQ 和 MSN。
比这更重要的是,电脑版运行微信小程序,可以使用微信支付了。
显而易见,小程序必须解决在 PC 端的适配问题,此后搜一搜目前所有的搜索能力,都将逐步具备无缝移植到 PC 平台的条件。
刚过去的 2019 年,搜索引擎市场重新成为战场。这次有一个大前提,就是从手机出发,向包含 PC、平板、语音在内的全平台终端的“逆袭”。这一年,今日头条搜索功能独立出来,成为一条大新闻,也再次让人想到百度。但实际上,因为百度在众多不同终端,特别是 PC 端依然保持着一定的用户粘性,头条搜索则被限定在安装了头条系产品的手机上,目前为止造成的冲击仍非常有限。百度给人们形成的,直接作为浏览器默认搜索引擎的习惯,可能前有谷歌,但后无来者。搜狗、360、UC 浏览器各自扶植自家的搜索引擎,但还是有人会手动换回百度。搜狗也曾经想用输入法“暗度陈仓”推广搜索,也有很大的局限。只不过,比搜狗输入法和 360 安全卫士在人们电脑上覆盖还要高的,就是微信 PC 客户端。而且,在微信搜索框打开搜一搜的动作也更为自然,甚至比当年 QQ 电脑版的搜索框还要自然的多。2017 年底,百度把 PC 互联网时代的“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在移动端改成了“有事搜一搜,没事看一看”。而“搜一搜”和“看一看”都是微信的功能名称——嗯,这纯属巧合。微信搜索:航通社 (ID: lifeissohap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