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rott: Google Wave 初印象
尽管没有明说, 我们已经看的出来, 这就是谷歌在社会化网络方面拿出来的对策, 这是用来对付Twitter和Facebook等等, 不过还包括与微软的SharePoint竞争(这个恐怕很难想到). 谷歌以前的服务都是朴实无华, 简单明了的, 但是这个Wave除外, 这个庞大而虚无飘渺的东西, 看上去似乎更有微软的作风.
简单点儿说, Wave重新构想了我们使用网络交流的方式. 人们将加入一段一段"有组织的交流片段"中, 也就是一个又一个Wave里. 这包括对话如电子邮件与即时通信, 也包括合作文档. 一段Wave就像是一段即时发生, 正在进行的电子邮件会话. 回放功能(就像保存的聊天记录一样), 方便我们回溯任何已经发生了的事情. 任何时段任何部分的Wave都允许编辑, 并且版本修改信息一直可见(这又有点像维基百科). 想一想把电子邮件与聊天工具结合起来, Wave就是这样的杂交物.
在用户一端, Google Wave是完全运行在浏览器里的在线应用, 基于HTML5和谷歌网络工具包(GWT). 在Outlook等软件中常见的三栏式布局让迁移到Wave变得容易. 最左边是常见任务的链接, 中间是选定的功能面板, 右边是某一个特定的Wave, 类似于Outlook的"导航条-邮件列表-预览窗格"布局.

开启一项新的Wave就像撰写一封新邮件, 需要写一点信息并指派参与者, 就像指定收件人. 参与者对Wave进行回复也很像是回复邮件, 只不过这时可以对Wave的任何部分进行回复(好比在Word里面进行批注). 你的回复中会包含过去的部分对话(就像跟帖盖楼), 这让后来者找到Wave片段并回复变得越来越困难. 你还可以只回复一个过去信息里的某个片段.

尽管HTML5标准暂不支持直接插入多媒体内容, 但谷歌正在试图变通, 因为插入这些多媒体内容将会是Wave的一大卖点. 当参与者接收图片或视频下载的时候, 在前台会显示缩略图. 插入的所有图片会自动生成在线幻灯. 这和普通的电子邮件或即时通信相比是一大进步. 不过最值得称道的将是小工具化, Wave的每一段嵌套在博客或网站上, 并且包括多媒体在内, 其中的内容会及时更新(这至少会引起网页小挂件领域的一场革命).
随着Wave的日渐清晰, Paul也预计在博客上公开更多他所知道的相关内容.
Win10s编译自WinSupersite
热门评论
>>共有0条评论,显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