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评审中的“潜规则”?引用了审稿人研究的论文通过概率更高

摘要:

一篇基于预印本平台的研究指出,同行评审过程中存在一种倾向:当审稿人自己的研究被论文引用时,他们更有可能建议接受该稿件。该研究分析了四种开放获取出版平台上18400篇论文的评审数据。

研究显示,在被引用的审稿人中,建议接受论文的比例高于未被引用的审稿人。具体而言,在评审意见要求引用自身工作、且作者在修改稿中予以采纳的情况下,有92%的审稿人在后续评审中推荐接受论文,而未获引用的审稿人群体中这一比例为76%。另一方面,如果审稿人建议引用其研究但未获作者响应,他们拒绝论文或提出保留意见的可能性约为直接批准的两倍。

分析还发现,要求引用的审稿人在拒绝论文时更常使用如“需要”或“请”等具有较强指向性的词汇。不过也有学者指出,这类用语未必构成强制,审稿人推荐引用(包括自己的研究)可能是出于提高论文质量的合理建议。

该研究承认目前无法准确区分“不合理要求”与“正当建议”之间的界限。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建议审稿人在提出引用要求时必须说明理由,并推荐引入算法辅助工具,以帮助期刊编辑识别和审查可能的强制性引用行为。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评论